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唐宋散文八大家属于唐朝的是哪一位

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唐宋散文八大家属于唐朝的是哪一位

一、唐宋散文八大家

唐宋散文八大家: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

简介:

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、苏洵、苏辙 (苏轼,苏洵,苏辙父子三蔽闹腊缺人称为三苏)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曾巩(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)。(分为唐二家,宋六家)。

详解:

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的`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。在唐贞元、元和时期,韩愈柳宗元掀起古文运动,使得唐代的散文进步到极直,形成了“辞人咳唾,皆成珠玉”的局势。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,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、曾巩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等散文家,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。

介绍:

唐宏局罩宋八大家之首——韩愈

发纤穰于简古,寄至味于淡泊——柳塞兀

醉翁之意不在酒——欧阳修

时名谁可嗣,父子尽贤良——苏洵

胸中万卷书,笔无尘俗意——苏轼

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,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——苏辙

曾子文章世稀有,水之江汉星之斗——曾巩
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——王安石

二、唐宋8大家是哪谁?各有什么特点?

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,即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、三苏(苏洵、苏轼、苏辙)、王安石、曾巩

据查,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《八先生文集》,八大家之名始于此。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《文编》,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,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。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影响。以后不久,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、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,辑为《唐宋八大家文钞》,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。

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,他们提倡散文,反对骈文,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。

三、唐宋八大家的文风!急急急,回答满意有赏!!!

韩愈:文章气势宏大、豪逸奔放、曲折多姿、新奇简劲、逻辑严整、融会古今,无论是议论、叙事或抒情,都形成独特的风格,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。

柳宗元: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,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。

欧阳修:取韩愈”文从字顺”的灵魂,极力反对浮靡雕琢、怪僻晦涩的”时文”,提倡简而有法、流畅天然的风格,作品内涵深广,形式多样,语言精细,富情韵美和音乐性。

苏洵: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,他继承了《孟子》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,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,语言明畅,理反复辨析,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;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,是其短处。

王安石:他的散文峭直简洁、富于哲理、笔力豪悍、气势逼人、词锋犀利、议论风生,开创并进步了说理透辟、论证严谨、逻辑周密、表达清晰、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。

曾巩:散文作品甚丰,尤长于议论和记事。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,不枝不蔓,纡徐曲折,从容敦厚;记事文则思玫明晰,俯仰尽意,精练生动,耐人寻味。

苏轼: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代很有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

苏辙:其写诗力图追步苏轼,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,但较之苏轼,不论想法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。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,咏物写景,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。风格淳朴无华,文采少逊。

四、唐宋八大家各自的简介

唐宋八大家

“唐宋八大家”是我国唐、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,他们是唐

代的韩愈、柳宗元,宋代的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和曾巩。

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《八先

生文集》,后唐顺之小编认为‘文编》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。

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,取名《唐宋八大家

文钞》,共160卷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从此得名。

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,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。

以明代“前七子”、“后七子”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,倡言“文必秦

汉,诗必盛唐”,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进步的既成传统,走

上复古的道路。影响所及,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

汉古人为能事,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。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

出现的,有王慎中、唐顺之、茅坤、归有光等,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

作品是进修和继承秦汉古文杰出传统的典范,应该加以提倡,并着手编选

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。

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见解比较接近,都主张实用,反对骈体,他们

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因而“唐宋八大家”一经提出,便为后

人普遍接受,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。


返回顶部